陳增輝 《序》 加拿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育才育愛,育仁傳硯誼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德教德心,德業保師恩。


        越南邊和育德中學自 1975年 4月底被接管後,便易名為越文「雄王學校」,中文成為外文科,每週只限上三節,最後連校舍也被夷為平地,改建商場。屈指一算,43年已過去,「育德」成為歷史,永遠銘刻在海外華文教育史冊上;雖然學校已不復存在,但散居全球各國的校友,「育德」兩字一直記在心中 。

        2007年,「邊和育德學校校友會」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市成立,並於 2008年7月19日假座富林酒家舉行成立典禮暨首屆校友聯歡大會,280 人出席, 我與廖老師專程從加拿大前往觀禮,見證這歷史性重要一刻,並獲邀上台致詞。2010年10月8日,育德校友會假座喜萬年酒家舉行成立二週年聯歡宴會,筵開廿餘席,  我與廖老師再次赴會恭賀並致詞。2012年 7月 27日,育德校友會假座王朝酒家舉辦了「全球邊和育德中學校友慶祝校友會成立五週年聯歡宴會」,筵開24席,我與廖老師特地前往參加;難能可貴的是,邀請到九十高齡的書法家、音樂作曲家施江漢(世雄)老師伉儷出席。十六位理事高歌《育德頌》會歌,場面感人,盛況空前。現場每人獲贈一冊圖文並茂、印刷精美的「邊和育德校友會成立五週年特刊」。2014年8月1日,育德中學校友假座王朝酒家舉辦了成立七週年聯歡宴會,我與廖老師第四次出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育培學子,育苗育樹,育才育性育仁義;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德化門生,德澤德風,德業徳施徳惠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今年,育德校友會將邁進十週年的重要里程碑,連任會長梁徳明,自從編印五週年特刊,好評如潮,如今再接再厲,繼續獨挑大樑,將編彙十週年特刊之重任接了下來。就憑他和理事們的真誠和熱忱,以及凝聚力、號召力,邀稿信發出後,一呼百應,很快就收到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越南、中國大陸、德國、比利時等校友的佳作,散文、專訪、詩歌等,琳瑯滿目,中越英文來稿,楹聯書畫,堪稱創舉;特別是對於離開學校四十幾年後,還能用中文寫作,並對「育德」懷著深厚感情,在這金錢物質至上的社會,更顯得難能可貴。這本特刊,凝聚了育徳同窗情、師生情、故鄉情,是校友們紀念母校最珍貴無價的禮物。我謹向編輯部同仁致意、致敬、致謝!

        從梁徳明傳來的稿件囊,對十週年特刊有「先讀為快」的欣慰和滿足,也令我對離校四十多年的學生們有「刮目相看」的感覺,他們已經在西方國家事業有成,獨當一面;他們在主流社會佔有一席,舉足輕重的地位;    他們用行動和成績,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信心;他們沒有忘記中文,沒有忘記自己是華人;他們的成就,給「育德」增添榮耀的光環,他們是「育德」的驕傲!

        有四篇的英越文專訪,分別是美國波特蘭  TSSI 軟件公司總裁林華建,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太空物理學潘載福博士,美國德州休斯頓  FEMA  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災難倖存者(DSA)專家彭少梅,定居挪威的瓷畫藝術家洪徳青。他們都是專業精英,國家棟樑,專訪的問和答都很詳盡,值得一讀!

        文章和新詩六十多篇,計有:潘景明老師和杜惠霞老師伉儷「育德夜學的回憶」;麥愛芳老師「我的回顧和期望」;阮華東三首越文詩(「朋友情」);武必勝老師(Thầy Vỏ Tất Thắng)三首越文詩;李秀慧的「圖書館」;德國蕭玲芳兩首新詩「等待」、「客地偶感」;蕭永俊、陳菊芬寄自中國的「北京一住就十年!」;越南陳芳美老師「回憶錄」;劉志華「與育德結緣」和「憶師友」;吳子敏六首詩;李永華四篇越文文章;陳韻珠「昔日」和「相見亦難」兩首新詩;許聚蓮「歲月悠悠,往事實堪回味」;美國鄧桂蘭越文文章「四十二年後的記憶與我」;鄧桂玲越文文章;劉志亮詩    「八雀歌」;畢浩鈴、鄧蘭芳「思親、探親」;鄧永榮「探訪母校」、「今天的事今天做」;陳年好老師「回憶總在旋律中」;陳愛美「閱讀」;李善榮「育英載德」;關遠寧「我的父親」、「我與繪畫」和「育德情」(詩);陳十二「默默無聞」;陳白菊英文文章「來自中國的男子」;    楊金娣越文詩「雨」;    金娣的小侄女英文文章「以前我不能說的事情」;彭少梅「憶昔日母校」中越文兩篇;梁德明「越南製造」、「鬼門關」、「愛情箴言」;    楊德昌越文文章「生老病死」;李秀琴「母校與母親」;張英才「離鄉」、「深秋無痕」、「難忘初戀紅顏」和「同學情」等中越文六首詩;張金蘭「校友的心聲」;林華忠「育德中學校友第四屆聯歡宴會盛況」、「澳洲遊,向陽小聚」;潘麗娟「暖心的回憶」;比利時阮義「難忘的同學情,懷念啟蒙老師」;以及陳增輝老師「邊和育德校友十九人來訪」和廖若虹老師「做了好事不留名」等,以及吳俊河父親吳海生先生之詩詞精選「金山嘯吟集」。文稿都很有份量,有些雖然行文淺白,但真情流露,還相當感人。學校消失後還能夠讀到這些學生的作文,堪慰老懷也!

        願育德校友會永葆青春,迎來第十五週年、第二十週年。。。。。

        是為序。

(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一日於加拿大亞省愛名頓寓所)

寫信給陳增輝老師,請按 此。

Copyright © 2008-2019 www.ducducbienhoa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